回想台灣在九二一地震中,獲得許多各國資源,台灣才能因此快速恢復元氣,如今發生四川大地震,聽聞國家即將動用第二預備金7億元捐助四川賑災,直覺真是好事一樁,但是細想後覺得似乎有些疑慮之處:
首先第二預備金為急難預備金,台灣的颱風季節將到,若是屆時國家急須救難預算時該如何?
二來,雖然身為升斗小民的我不清楚這7億元在國家預算中的份量,但國家已因巴紐案莫名其妙損失10億,7億元也不算小錢,若不加節制是否會有掏空之顧慮?新政府即將上任,若接下的是一個負債累累的國家,巧婦難為無米之炊,那實在是很難做事。而這關係到的不光是政黨值政的政績,而是黎民百姓的生活,以此為犧牲品實在是不值得。
三來,救助的方法很多種,捐錢是最方便卻最看不見效益的方法,錢一捐出去,對方政府會如何運用,我們完全無從得知,捐出去的錢則有如石沉大海,且受到援助的人也不會知道我們曾經提供如此的協助,更糟的是,這錢還不知道是否能到得了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手上,還是被收入貪官污吏的口袋?還不如出人力,大量派遣醫療救助團隊致當地協助,雖然其中需要運作之事務更多更複雜,即使同樣會花上7億元,但更能獲得實際協助的效益,且有助催化兩岸關係,並增進我國急難救助人才之技能訓練,未來可以在世界更多國家的交流上發揮作用,也有助於國家外交事務,甚至有助於加入聯合國衛生醫療組織,這是一項一魚二吃、摸蛤仔兼洗褲,且有助國家長遠發展的方法。
世界上有愛心的人很多,因此不乏金錢的捐助,而政府能做的事情遠比只能捐獻金錢的個人多很多,尤其政府的資金來源是人民的稅捐,因此動用預算必須是為了讓每一位納稅人受益,是屬於一項公共政策,需要更審慎評估。其實我也並不是反對救助,只是純粹覺得7億元太多,不過現在的台灣社會都已經一窩瘋地擁抱大陸了,我這麼講會不會被人說我太冷血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