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雖然賺錢工作是不得不的事
但總還是要求自己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
拿到什麼劇本就演好什麼角色
因為我認為態度就是人格表現的一部分

但一邊又要求自己無論再忙都要抽空念書
因為青春有限、光陰似箭
想做的事、想學的東西卻總是無窮無盡

雖然在經歷過高速轉動後的摔跌
我已生養休息了好一段時間
但重新出發後
我好像又回到過去那樣
什麼都想抓在手上

我會不會又太理想化而過於要求自己了?
我是否應該先暫且放下什麼
才能讓自己從容自在地獲得更多來自生命的豐盛?

如果個人的價值具有不証自明的本質
那我又何必以態度「表現」所謂的人格?
而這「表現」,為的是什麼?

如果生命本是豐盛自足的
那我又何必汲汲營營地追求?
追求了這麼多,是否就能真的得到幸福?
而我想要的幸福究竟長什麼樣子?

也許我所需要的
就只是能被完全接納的歸屬感
以及無法被取代的存在感吧!?

但這明明是內在的需求
為何總往外追尋?

 

2013/7/19 FB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愛樂莎貓ElsaCat 的頭像
    愛樂莎貓ElsaCat

    貓 ‧ 碎 念

    愛樂莎貓Elsa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